15~30℃
70%-90%
2.2-3.5
5.5-6.5
定植初期,以缓苗为主,保持足量灌溉,EC控制在 2.2--2.3ms/cm之间,回液量控制在50%左右;
缓苗后至第一穗花将开时, 以控徒长为主,灌溉 EC 控制在 2.3--2.7ms/cm,回液量控制在10%--20%;
第一穗花开后, 此阶段是调控植株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重要阶段,灌溉 EC 逐步提升至 3.0ms/cm,保持回液量为 3%--5%,
稳定坐果期时, 以稳定植株长势为目的,灌溉 EC 控制在 3.0--3.5ms/cm,回液量调整为 20%--30%。
适宜番茄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昼夜温差一般控制在7℃--10℃。调控温度时要缓慢、阶段性进行,空气温度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2℃/h,尤其是冬季放风需要缓慢放风,使得温室内的温度逐渐降低;
番茄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夜间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湿度过大易滋生病害,可以适当保持一定的通风量,白天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75%--80%,湿度过低会抑制植株蒸腾作用,尤其是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要及时开启弥雾增湿,维持植株蒸腾作用的活跃状态;
番茄生长对光照需求量特别高, 以7穗果的正常植株为例,维持其正常生长的光照辐射量在800J/cm2左右,在阴雨天光照条件不满足时,要进行人工补光。在光照强度达到500W/M2左右时,为避免植株被灼伤应进行遮荫。连续阴天后的强光照,需要注意在光照达到400W/M2时开始遮荫。
白天植株光合作用需要补充大量的CO2, 夏天补充时间段为8:30--14:00,冬季补充时间段为7:30--15:00,CO2浓度控制在500PPM-800PPM之间,中后期控制最佳浓度为1000PPM。夜间植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不需要补充
吊蔓: 番茄采用吊蔓栽培一方面方便日常打叶、采收等操作,也改善了底部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实现番茄高产优质。
缠头: 一般每周操作1次。缠头可轻微造成茎秆内部损伤,促进开花结果。缠头的同时要将叶腋间抽生的侧芽、侧枝全部打掉,疏掉多余的花和花前枝,避免养分消耗。操作顺序是先绕秧,后打杈,最后疏花。
落蔓: 一般每周操作1次。落蔓采用挂钩翻转的方式,每次落蔓高度为20cm--25cm,全程操作均在升降轨道车上进行,落秧时应注意避免扭裂或折断茎蔓,保证生长点水平高度一致。落蔓一般在打叶后进行。
打叶: 一般每周操作1次。打叶可以改善植株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散失。打叶时刀要紧贴叶柄离层,以减少机械损伤,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每次打叶以2-3片为宜。严禁在阴雨天进行打叶。
采收: 一般每周操作1次。采收时应依据品种特性制订对应的采收标准,采收时应注意剪刀应紧贴果柄基部采收,摆放时果柄应朝外有序放置,避免相互损伤。
打顶: 一般在生产结束前1个月进行打顶,打顶时注意保留3片以上的叶片进行遮光,防止果实被强光灼伤。
根据品种特性制定合适的栽培计划, 注意规避高温、干燥等对植株长势的环境条件,部分品种可以采取嫁接的方式增强植株整体的抗逆性;
保持生产环境的洁净, 做好进出人员、设备的消毒工作,杜绝外来虫源、菌源污染生产区域; 建立定期调查监测预警机制,坚持从根源控制的思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法为主,化学防治措施为辅,防治结合,综合防控;
坚持以温湿度精准调控为基础, 同步构建有益昆虫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然调控和生态调控优势,同时以科学化学防治为必要补充,通过定期监测反馈机制制定最佳防治策略,以达到有效防控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保障产品安全的目的。
可以采用悬挂粘虫带的方式, 同步配合丽蚜小蜂等天敌使用,能有效的控制害虫的虫口密度。 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时,要注意对授粉昆虫的保护,尽量采取生物源药剂进行化学防治。有使用天敌昆虫的区域,在化学防治安全间隔期后需要重新出补充天敌昆虫。
番茄常见的虫害 有白粉虱、斑潜蝇等,常见病害有病毒病、脐腐病、叶霉病、灰霉病等。
项目地址:浙江 湖州南浔
建设时间:2020年
项目简介:全面应用现代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最新技术,采 用可控农业新模式,通过数字化作物工厂,数字化无土栽培 系统、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等装备与技术,实现智慧灌溉施 肥、智慧气候调控、智慧种植生产管理等功能;通过对作物 生长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应用,将人为经验转变为 科学的数据,易于建立种植标准。
项目地址:江苏 徐州
建设时间:2020年
项目简介:总金额1276.0898万,面积600亩的数字化 智慧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