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分享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牵头,华维集团深度参与的“非洲绿色长城”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示范项目,正在毛里塔尼亚的撒哈拉沙漠边缘书写绿色奇迹!去年,园区在荒漠中产出近900公斤蔬菜水果,惠及周边6000多名村民,真正实现了“沙地里种出蔬菜”。
滴灌、微喷、喷灌、土壤墒情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在毛里塔尼亚这片80%国土被沙漠覆盖的贫瘠土地上,华维智慧灌溉成套系统结合光伏扬水,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滋养作物。中国智慧农业装备在非洲沙漠边缘筑起绿色长城,点亮希望非洲的民生希望。PS:多年来,华维智慧灌溉一直在浇灌着非洲农业。(点击查看详情)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是撒哈拉南部乃至非洲其他干旱地区面临的巨大挑战。毛里塔尼亚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深受荒漠化影响。为支持毛里塔尼亚应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动挑战,中毛共建的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在当地防治荒漠化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探索,提供示范。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成功应用中国智慧农业装备科技手段,去年在荒漠里产出900公斤蔬菜,有13个种类。我们把这些蔬菜分送给周边15个村庄的村民,惠及约6000人。这个项目让大家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大家都说,沙地里种出蔬菜,中国科学家好样的!”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办公室副主任马哈茂德·阿卜杜拉赫曼说。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里有不少“新鲜装备”:光伏扬水系统(光伏发电驱动水泵从水井抽水)提供动力水源,智慧灌溉系统为公园内的果蔬灌溉施肥,不仅实现水肥一体化,而且可自动智能开关,实现大规模高效种植;刨开沙坑,可见土壤墒情智能监测系统,测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温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数据中心,结合同步气象站监测数据,合理调控田间灌溉。
灌溉技术工人穆罕默德·伊塞勒穆蹲在沙地里,熟练地更换着电磁阀智能控制喷淋阀门组件——这是他去年就已经掌握的技能。他说:“中国的同事们来自中国的新疆,当地自然环境和我们这里近似。有中国同事的帮助,我相信这里一定能发展起绿色种植。”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联合中方多个机构同毛方共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周娜介绍,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非洲绿色长城重点区域沙漠化防治实用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的具体实践。通过生态可循环的方式阻止萨赫勒地带的荒漠化进程,破解撒哈拉沙漠南部乃至整个非洲干旱地区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促进当地生态与民生经济发展。
马哈茂德说:“中方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希望借鉴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已经取得出色成绩,我们正在制定计划,努力把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打造成非洲地区的示范项目,在毛里塔尼亚其他地区乃至其他非洲国家推广。”毛里塔尼亚农业部长哈马胡拉表示,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毛农业生产的支持帮助,希望借鉴中国在农田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和蔬菜种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助力毛农业高效发展。